提問者:022369 | 提問時間:2014-08-25 14:34:28 | 問題分類: 農(nóng)業(yè)相關(guān)>果蔬種植
最佳答案 (0) 回答者:chenty | 回答時間2014-08-25 14:34:55
我查了好多資料感覺這篇比較好,長點但是有用,耐心的看看對你會有幫助的。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,不易板結(jié)的疏松土質(zhì)中。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,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。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(zhì)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,爛根壞死,但過多沙質(zhì)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流失,使蘆薈的生長不良。 蘆薈怕寒冷。如果低于0℃,就會凍傷。在5℃左右停止生長,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℃~35℃,濕度為45%~85%。利用大棚保溫栽培將解決北方地區(qū)大面積栽種蘆薈的越冬問題。 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,需要水分,但最怕積水。在陰雨潮濕的季節(jié)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。 蘆薈在15℃~35℃左右生長最快,我國3~10月份,大部分地區(qū)都符合這個溫度。這期間要加強管理,多次松土除 草,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,加速轉(zhuǎn)化土壤養(yǎng)分,促進根系發(fā)達,提高抗病能力,達到快速健康成長。 蘆薈的種植方法 (-)簡介 蘆薈是百合科多年生多肉類植物,有500多種。蘆薈形狀差別很大,千姿百態(tài),花色、葉型各有特色,可適于各種不同的栽培目的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蘆薈的英文名為ALOE,來源于阿拉伯語ALLOEH,其意是“苦味”。蘆薈屬中的一些種株型奇特,葉片肥厚,具有醫(yī)療、美容、保健等多種功能。蘆薈的藥用范圍很廣,被稱為“不需要醫(yī)生”的植物,人們很早就知道它可以作為瀉藥及胃腸藥來用,同時對于日常的傷害,如燙傷、刀傷等,是最適合拿來做應(yīng)急處理的藥物,長期以來,蘆薈一直是深受民間喜愛及依賴的家庭常備藥。 (二)蘆薈的盆栽技術(shù) 1、配制蘆薈盆土的常見天然材料 1)腐殖土:常用的腐殖土是通過搜集枯枝落葉經(jīng)堆腐而成,從花鳥商店也可購到含有豐富有機質(zhì)的腐殖土。 2)泥炭土:又稱草炭土、泥煤,含氮量豐富,花鳥商店也可購到。 3)木屑土:保水性強,透氣性差,呈中性。利用木屑配制的培養(yǎng)土,效果好,根群發(fā)達,生長旺盛,質(zhì)地也較輕。 2、選盆、上盆和換盆 1)選盆:花盆是蘆薈盆栽中極為重要的器具,也是最基本的器具。(不同類型的花盆有:泥瓦盆、紫砂盆、瓷盆、塑料盆。) 2)上盆:將蘆薈從地里或育苗容器內(nèi)移出裝入花盆的過程稱為上盆,具體過程如下表: 表一 上盆二步曲 上盆前 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,再填放盆土。 上盆時 先把種苗在盆中央放正,讓根系舒展,再添加培養(yǎng)土,盡量將苗扶正。最后,慢慢向盆內(nèi)澆透水,放在半蔭處養(yǎng)護。 (3)換盆:蘆薈生命力極強,通過一段時間的生長,蘆薈的根系就會布滿全盆,盆土越來越少,將嚴重影響蘆薈植株的進一步生長,這時需要把蘆薈根團從原盆中脫出,更換一些新的營養(yǎng)土,換入一個更大的花盆中,這就是換盆。換盆時間,以每年春天4----5月份和秋季9----10月份最為適宜。具體過程如下表: 表二 換盆二重奏 換盆時小型花盆:先將盆中蘆薈株頭朝下,用一只手把住盆土,另一只手掌拍打盆的外壁,盆土和盆壁自動分開,然后連土帶蘆薈植株一起移入較大花盆中。 較大花盆:一只手不能托起,將帶蘆薈植株的大花盆在松軟的地土,來回滾動,然后,一人棒往蘆薈,另一人脫去舊盆,再將整個土團帶蘆薈植株移至更大一號的花盆。 3、管理和養(yǎng)護 1)澆水:蘆薈比較耐干旱,是一種適宜盆栽的觀葉植物,在一般情況下,十天半月不澆水,問題也不大,雖然影響蘆薈正常的生長量,但不會引起干旱死亡。相比之下,由于澆水過多,使盆土長期積水,蘆薈根系因氧氣不足而發(fā)育不良,最后發(fā)黑壞死和造成爛心死亡。 2)觀察:不同季節(jié)與盆栽蘆薈澆水的密切關(guān)系。 3)記錄:如下表: 季節(jié)氣 溫 澆水次數(shù) 春季 15℃---25℃ 5---7天澆1次 夏季 氣溫高 2---3天澆1次,早晚可向葉面噴水1---2次 秋季 15℃---25℃ 5---7天澆1次 冬季 5℃---10℃ 15---20天澆1次 (4)施肥: 堆肥:利用各種植物的殘枝落葉和有機廢棄物,經(jīng)微生物發(fā)酵堆漚而成的一種安全有機肥,養(yǎng)分豐富,肥效持久。 餅肥:即各種植物性的含油質(zhì)果實經(jīng)榨油后所剩下的油粕。餅肥含氮量較高,容易為植物所吸收。